父母是你最大的菩薩,孝順是你最好的修行

是佛弟子修孝順者。應念念中。常憶父母。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。常以孝慈。憶所生父母。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。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。——《佛說盂蘭盆經》

【經文解釋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,凡是我的弟子,三寶弟子,要行修孝道的,要孝順父母的;應念念中常憶父母,當你幸福的時候,常想念父母,乃至於過去七世父母。想念他們幹什麼?在年年的七月十五日想念他們,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,我都要供養三寶,就這含義,我都應當修行,把我的功力迴向給父母。常以孝,孝是孝順父母;慈是對一切眾生,給給一切眾生的快樂。

佛陀告訴你:

修世間法(工作、姻緣、資財、辦事、長壽、個子高、健康、人緣、好子女等一切做人福報),要從孝順供養父母里修。

凡人有兩種方法積大福德,成大果報得甘露味(幸福生活):一種是供養父母,一種是供養幫助大家的人。

讓父母憂愁苦惱,自己會多病,而供養父母則有少病的福報。

對父母沒有愛敬心,會長得醜陋,反之會有端正美貌的福報。

對父母和賢聖無心奉侍,自己會常受輕賤下看(地位、職位、個子低),而恭敬奉迎父母師長,會得到大威勢(現代就是做大官)。

佛理告訴你:

工作不順、姻緣不順、資財不順、辦事不順, 因為有這些方面的惡業。

惡業,就是傷害眾生。

傷害眾生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?——輕賤。

我一定是先輕賤眾生, 然後才去傷害眾生。

所以要止一切惡,改一切命,就是治我這個輕賤病。

要治這個輕賤病,就要恭敬、孝順眾生——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輕賤,我還有哪一個眾生不輕賤?

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不恭敬孝順,我可能孝順哪一個眾生?所以,我要改一切命,就從孝順父母師長開始。改得了抵觸頂撞父母師長,就改得了一切命。

道家告訴你:

父母、長輩、上司是什麼呢?

父母生我,所以是生助我;長輩、上司,長生幼,也是生助我;

不孝順父母師長,抵觸頂撞父母師長,沒有父母師長生助你,自己無法強大,所以要被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欺辱——連你的孩子都會辱你,讓你憂愁煩惱。.

大家如果不信,可以自己去觀察一下——孝順父母的人,他絕對不會被戀人、對象、上司輕賤玩弄侮辱,因為他受父母師長生助強大,無人敢輕,無人敢辱。

怎樣孝順父母:

以孝順供養父母的福德,上為天帝,下為聖王,乃至成佛,成為三界特尊,都是因為這個福德。

世世至孝,所以德高福盛成天中之天,三界獨步。

如果能夠隨順母親,不違背母親的心意,天人都要護念他,福德是無盡的。

如果用一劫(百千萬億年)的時間,每天早、中、晚,割自己身軀的肉來養父母,這樣都不能報答父母對我一天的恩。

孝養父母,這和供養佛的福德是一樣,沒有差別的。

修世間法(工作、姻緣、考試、財富、美貌、尊貴)的時候,要從供養父母師長里修。

有四種恩最難報答。一是父恩,二是母恩,三是如來恩,四是法師恩。所以供養這四種人,會得到無量福報。

有八種人,你要毫不猶豫的去布施:一父、二母、三佛、四弟子、五遠來之人、六遠去之人、七病人、八看病者。

菩薩於無量阿僧只劫,孝養父母(用衣服飲食,房舍卧具,乃至身肉骨髓),因為這樣孝順供養父母的因緣,自致成佛。

我之所以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也因為我孝順父母。而想去阿彌陀佛世界的人,必須做到孝順供養父母師長。

少許供養父母,得到的福報是無量的,而少許抵觸頂撞父母,困苦也無量。

最大的善就是孝,最大的惡就是不孝。

供養父母師長和三寶,雖然在生死輪迴中,但是不壞善根。

從地面上積珍寶積到二十八天那麼高,用這個布施別人,也不如供養父母。」

孝順父母 就是孝順佛菩薩...

現時,信佛學佛者,有很多是在家人,因其塵緣未了,故而在家修行。在家修行的人與出家修行的人相比,修行的難度更大,因為出家修行的人有相對清凈的場所,有必須遵守的戒律,有相互學習的榜樣……而在家人其身已是煩惱人,還要時時刻刻面對煩惱事,沒有明師在身邊指導,多靠自覺發心,確是事倍功半。

在家修行的人,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,在修行中,應該怎樣去維繫自己與父母雙方之間的關係呢?中華民族是非常注重孝道的民族,儒家有云: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……」,可見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非同一般;俗語亦云,羊有跪乳之德,烏鴉有反哺之恩,說明了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。

在佛法教義中,佛在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中說:

「善男子!汝等所言未可正理,何以故?世間之恩有其四種:一、父母恩,二、眾生恩,三、國王恩,四、三寶恩。如是四恩,一切眾生平等荷負。」,「假使有人為福德故,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……一心供養滿百千劫;不如一念,住孝順心,以微少物色養悲母,隨所供侍,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。」,「若有男女背恩不順,令其父母生怨念心,母發惡言,子即隨墮,或在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世間之疾莫過猛風,怨念之微復速於彼,一切如來、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。」……

在增含卷十一中,有以供養父母准同一生補處的大菩薩之說。在五分律卷二十二中,也有如下事例:當時佛有一位弟子名叫畢陵伽婆蹉,因他的父母貧窮,想以衣食供養父母,但不敢擅自作為,故請示佛陀,佛陀因此集合比丘弟子們開示:

「若人百年之中,右肩擔父左肩擔母,於上大小便利;極世珍奇衣食供養,猶不能報須臾之恩。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;若不供養得重罪。」

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呢?

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有云:「一切男女處於胎中,口吮乳根,飲啖母血;及出胎已,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,母得上味,皆與其子,珍妙衣服,亦復如是,愚痴鄙陋,情愛無二。」

在眾生世界中,母愛是最偉大的,如果未能體會母愛者,那麼,請看看自己是怎樣護愛子女的,從中不難體會其三味了。如果自己不孝順父母,當子女不孝順自己時又如何呢?

或者,有人說,我著重的是天下大孝大順之道,對於父母之恩,可以放下不管。持這種觀點的人是錯誤的,是一種託詞,試問,連父母之恩都不知道的人,又怎能懂得天下大孝大順之道呢!可以說,雖然懂父母之恩的人不一定懂得天下之大恩,但懂天下之大恩的人,必定懂得父母之恩。

再或者,有人說,孝順父母不是解脫大道,孝順父母與否,不礙我的解脫之道。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,我們知道,子女於父母的關係是於甚深之緣結成,而且是善緣,父母的生、養、愛之恩,對父母來說,是一種無私的奉獻,於其子女來說,卻成為了接受,子女接受了如此深恩,必須進行酬還,孝順是酬還的一種方式,酬還未了,如何談得上解脫道呢?

那麼,我們應該怎樣去孝順父母呢?在物質生活中,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供養父母,使到衣食無憂,對父母的起居生活,行住坐卧,都要照顧周全;在精神生活中,要盡量順從父母之意,常問寒問暖,加強雙方的溝通,勿使父母感到孤獨、寂寞,在與父母產生矛盾時,要主動忍讓;在修行生活中,要婉轉地引導父母親近佛法,歸依三寶,乃至最終離苦得樂,免受生死輪迴,往生極樂凈土。雖然,各人與父母的情況不盡相同,所行的具體孝順各有不同,但只要我們心存孝順,在免遭惡果的同時,也播下了福種。

轉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月植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